一项与人工智能领域不相关的研究,竟然引起了技术大牛Andrej Karpathy的极大兴趣,他在社交媒体上惊呼:“万万没想到”。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研究中提及的塑料,确切地说是微塑料(microplastics),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到塑料污染的各种环境介质,比如空气、水源甚至是食物中。
Karpathy在阅读了一本名为《微塑料如何侵蚀我们的地球与身体》的书籍后,深受触动,随即发表了一篇长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这篇帖子很快吸引了大量关注,并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有趣的是,就连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也加入了这场讨论,但他似乎持有不同的观点:
不久之后,一位专家出面回应了马斯克的观点: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研究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呢?它究竟揭示了什么惊人的事实?
人类大脑正遭受着塑料污染的影响。尽管The Guardian在其报道中指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仍然未知”,但近期的研究逐渐表明:
引起Karpathy极大震撼的研究,源自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一篇预印本论文。该研究基于2016年和2024年的尸检样本,包括肝脏、肾脏以及大脑等重要器官。
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可视化技术和光谱学手段来检测器官内的颗粒物,但这些方法仅能识别较大尺寸的颗粒,而无法精确测定纳米级塑料的存在。因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以实现对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的定量分析。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热解过程,即在特定温度下将可能含有MNPs的组织样本进行热解处理,使聚合物分解为较小的分子片段。随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离这些分子片段,并利用质谱仪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鉴定。
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样本消化:
使用10%氢氧化钾在40°C条件下对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样本(约500mg)进行为期三天的消化处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间歇性的手动搅拌,以确保消化的均匀性和彻底性。消化完成后,通过超速离心(100,000g)4小时的方式,获取富含耐消化固体材料的沉淀物,其中主要是聚合物固体。接着是分析检测:
从沉淀物中取出1-2mg的样本进行单次Py-GC/MS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微塑料-CaCO3软件(F-Search MPs v2.1,Frontier Labs)进行比对,以确定聚合物的光谱。最后是数据处理: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其与原始样本重量对应,从而计算出质量浓度(µg/g)。研究团队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
研究者们指出,人类大脑成为了迄今为止所检测到的塑料污染最为严重的组织之一。此外,在12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样本中,微塑料的含量是健康样本的十倍之多。
更为惊人的是,2024年样本中的微塑料总重量比2016年的样本高出了大约50%,这意味着在人类大脑中发现的微塑料浓度正在以与环境中发现的速度相仿地增加。
哥德堡大学的研究员Almroth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关于人体内微塑料污染的问题,此前已有多个研究团队进行了探索。除了大脑外,一项由中国科研团队在今年五月发表的研究显示:
去年年底,爱思唯尔出版的一篇文章同样提出了类似的发现:
今年发表在《毒理学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还发现:
尽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其官网上表示,“现有的科学证据并未表明食品中检测到的微塑料或纳米塑料水平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但仍有一些研究人员呼吁:
那么,你对于这一现象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